最新目录

土木工程材料方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3)

来源:无损检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冉亦,李昊霖,王丁.“课程思政”在高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冉亦,李昊霖,王丁.“课程思政”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以成都大学“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资助项目为例[J].科技风,2020(18):103~104.

[3]曾永耀.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实践——以高职学生相关地质专业课程为例[J].科技风,2020(18):113.

[4]林泉伶.“课程思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

郭晓潞(1980—)女,汉,山西长治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绿色环保建材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1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高校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如何开展思政教育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材料方向的各专业课程具有专业性强、技能性强等特点,在传统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侧重知识技能的讲授,而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渗透亟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基于专业课程,通过课程讲授过程中在专业技术知识传授的同时与育人育才相结合,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使专业技术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需要在专业课讲授和设计的过程中思考和引入思政教育元素和环节,为全方位育人创造条件。本文基于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材料方向的本科生专业课程《材料检测技术》和研究生专业课程《土木工程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相应探索与思考。2 专业课程及其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材料检测技术》和《土木工程材料结构与性能》分别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材料方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两门该课程一直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和一线,均是与国家工程项目密切相关的课程,是“科学”与“工程”的完美结合,非常有利于开展大国工程、工匠精神、职业素养与道德等层面的挖掘,有利于在育人理念上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这些课程非常注重专业知识体系的讲授,但在思政教育元素和环节的挖掘、设计、开展、实施等方面还比较薄弱,非常有必要增强该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建设。3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案例库的构建思政教育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在思政新形势下,专业课程不能再局限于单纯地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而需要把思政理念融入每一堂课中,建立良好的以德育人渠道。基于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深挖思想引领、职业操守的思政价值,将科学前沿、重大工程、社会需要融合于教学理念和教学创新,以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为突破口实现课程思政融合。以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常见的裂缝问题为例,图1为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设计与构想。课程思政建设将从育人目标、育人逻辑、育人元素挖掘、育人教学方法创新四个层面开展工作,其有机关系如图2所示。图1 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设计与构想图2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机关系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和提炼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该课程培养环节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在经典教材理论知识体系讲授的同时,嵌入“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国家重大工程,紧跟工程实践和工程研究的最前沿,以壮观工程入手,引出工程质量问题和工程检测的需求,以国家需求激发学生的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和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和思政育人逻辑,结合“大国工程”和“大国工匠”,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术自觉把个人理性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可靠接班人。基于国家重大工程和社会重要需求,如既有工程的质量检测和加固维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环保理念等,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将国家需要和个人理想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专业特色课程思政。以材料检测技术的发展史,引导学生掌握传统材料检测技术,熟练应用当前检测技术,了解国内外最新前沿检测技术,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坚决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工匠精神,强化职业道德,勇担社会责任,具有家国情怀。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不断积累素材和经验,构建课程育人的教育教学体系,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课程,形成方法独特、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关注个人成长、关切社会发展的课程思政案例库。组建以立德树人为共同愿景的思政教育团队,助力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主讲教师均为课程思政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强化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定期召开课程思政研讨会,交流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心得和经验,形成该课程的课程思政特色,强化课程思政团队建设。4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结合专业课程特色,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开展模块化教学与有机渗透的创新模式。课程拟主要从教学模块设计、思政内容建设、评价机制构建三个层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探索在学生专业课程中有机嵌入和渗透“课程思政模块”,将传统教材经典内容的讲授、大国工匠课程思政的精选、师生互动翻转课堂的研讨等新形势下新教学模式相结合(图3)。将国家重大典型工程项目,如“上海中心”、“上海迪斯尼”、“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虎门大桥异常晃动”等工程中关于土木工程材料的元素挖掘出来,如港珠澳大桥工程中零丁洋里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耐久性等关键技术难点的攻坚战,这些攻坚战是如何打赢的?“八年苦过零丁洋,港澳不再叹零丁”是如何实现的?这些工程背后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故事,这些工程中体现出的工匠精神等等。在这些工程中人们最关心的其在服役过程中可能潜在发生哪些工程质量问题?如何防治、检测及加固维护等等。在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机渗透课程思政模块,持续开展课程思政的传承与传授模式,形成“传统教材经典内容讲授”、“大国工匠课程思政模块”和“师生互动翻转课堂研讨”三足鼎立的教学模块体系。在考核方式上,建议增加课程思政模块,联合传统教学的期末考试机制,设立课程思政模块的考核权重,加大过程考核的评价机制。图3 渗透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块与课程设计工匠精神是工匠文化知识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在当今时代也增添了许多时代特征,其精神及行为态度是铸就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力量,是人才结构创新的进一步阐释和践行。《材料检测技术》和《土木工程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将聚焦于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育人价值本源,在国家大国工程和个人价值理想的层面追求教育的本质和育人的终极目的。5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评估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为学生,课程建设成效的评估者也应是学生。以其中《材料检测技术》为例,采集了该课程思政满意度调查问卷,收回样本率96%。问卷调查的问题设置涵盖了课程思政的主要方面,包括:(1)历史发展观。该课程中关于建筑物无损检测技术是否体现了检测技术手段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从当前到前沿的历史发展观?(2)方法论和针对性。在材料检测技术中,面对不同工况问题,其检测手段是否体现了针对性和方法论?(3)全方位育人。在材料检测技术中,是否传递了立德树人、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育人元素?在该课程讲授中,除教材知识体系的学习,通过相关新闻事件、工程案例、先进人物故事等的分享,您是否收获了如何做检测、做报告、做事和做人的相关道理?(4)教学方法。在该课程的学习中,“课程思政元素”是有机地融合其中还是生硬地插入其内?(5)教学成效。通过该课程学习,除专业技术知识外,在可靠接班人,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您是否有获得感?对该课程思政建设,您的满意度如何?您有什么建议?等。对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100%学生有获得感,58%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42%为满意。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给出了许多正面评价和中肯建议:这门课老师们很用心,课程思政建设做得很好,希望课程能越办越好;该课程在思政建设方面已经做得十分完善了,案例讲解很棒,可以尝试在课程中穿插更多我国在检测领域的前沿技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因为疫情原因,非常遗憾不能实地操作,但老师非常认真负责,尽量通过微课视频与直播互动弥补了无法线下教学的遗憾;等等。表1 课程思政建设的满意度调查及成效满意度问题范畴历史发展观方法论与针对性全方位育人获得感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调查结果100%100%100%100%58%42%0 06 总结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正处于兴起和探索阶段,基于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不仅需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构建与提升,更需要不断地沉淀和积累,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形成适宜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建立相应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数据库,真正让学生受益,使育人育才相结合,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使专业技术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相统一,不断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参考文献:[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2]冉亦,李昊霖,王丁.“课程思政”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以成都大学“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资助项目为例[J].科技风,2020(18):103~104.[3]曾永耀.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实践——以高职学生相关地质专业课程为例[J].科技风,2020(18):113.[4]林泉伶.“课程思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

文章来源:《无损检测》 网址: http://www.wsjczzs.cn/qikandaodu/2021/0207/344.html



上一篇:浅论小学语文阅读课目标教学
下一篇: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在胶带物证检验中的应用①

无损检测投稿 | 无损检测编辑部| 无损检测版面费 | 无损检测论文发表 | 无损检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无损检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