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定向培养无损检测士官人才的模式与实践

来源:无损检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定向直招士官是指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为满足海军、空军、二炮专业士官岗位和陆军部队信息化程度较高士官岗位的需要,依托普通高等学校为部队定向

定向直招士官是指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为满足海军、空军、二炮专业士官岗位和陆军部队信息化程度较高士官岗位的需要,依托普通高等学校为部队定向培养技术复杂、培训周期较长的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1-2]。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确定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单位之一,是空军在陕西唯一指定的定向培养士官直招院校。2015年学院开始招生,当年从陕西和甘肃共招收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无损检测方向)学员60名,2016年从陕西和甘肃共招收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无损检测方向)学员58名。三年来,学院积极践行“军事化管理与6S管理”结合的育人模式,着力为部队培养一批“政治合格、诚实守信、技能过硬、身心健康”的“准士官”。

1 无损检测士官人才“2234”培养模式

按照《征兵工作条例》和《兵役法》的相关规定,直接从非军事部门招收士官,即直接从普通高等院校招收毕业生到部队服役,这一模式称为直招士官[3-4]。定向培养士官是为军队量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之举,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重大战略的成功实践,定向培养士官丰富了部队高素质士官的来源,保证了部队紧缺士官人才的供应渠道畅通[5]。

无损检测士官招生工作在高考结束后开始,录取批次属于提前批。招生工作遵循政审合格、身体达标、分数优先原则,保证了招收学员各方面的素质,确保了入口的生源质量。学校成立士官学院主抓士官培养的各个方面,学员入校之后,参照部队的建制,组建中队和区队,并配备从部队退役下来的军官负责队伍的管理,同时参照部队管理的方法选拔各方面优秀的学员担任队长、骨干等职务。

2015年,经过广泛调研并与部队指导院校等单位多次座谈,明确了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2016级起专业名称改为: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定向直招士官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作战训练需要,德、智、军、体全面发展,掌握飞机与发动机的无损检测、油液监控、附件检修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取得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能够独立完成一般的技术工作,具备一定的组训管理能力,胜任航空机务探伤师、油液分析师、附件师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士官人才。

根据无损检测学员的培养目标,逐渐摸索出了适应现代空军需要的“2234”培养模式,即“两合作、双证制、三线培养、四结合”[6]模式。两合作是指“校企合作”“军地合作”;双证制是指“毕业证书”“专业资格等级证书”;三线培养是指“军政素质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组训管理培养”;四结合是指“学历教育与定向培养相结合”“专业教学与资格培训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任职实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1.1 加大“两合作”

对无损检测士官学员的培养体现在创新“两合作”,即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军地合作”。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全国有名的“航空城”西安阎良,阎良集中了涉及航空制造的许多企业,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利用航空企业资源丰富的特点,将士官学员对于无损检测的认知学习搬到企业中,让学员实地参观学习无损检测在航空制造中的应用;利用暑期时间,将士官学员送到航空制造企业无损检测的各个岗位进行顶岗工作;邀请航空企业无损检测专家做关于无损检测新技术方面的主题报告;邀请航空企业无损检测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把关、对无损检测技能大赛指导等。

为了有效地发挥军地合作育人的优势,学校与空军部队、军队指导院校建立了联合指导培养模式,达成定期磋商机制,并理顺了培养反馈机制。真正实现了学校、用人部队、军队指导院校三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定期开展双方或多方的磋商机制,以应对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士官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样可以根据各项反馈机制,实现各方对培养模式、各项制度、教学资源、学情信息等内容的共享。

1.2 落实“双证制”

双证制是指无损检测士官学员在毕业离校时取得“毕业证书”及“专业资格等级证书”。

专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获取在人才培养方案里规定为必取项目,取得相应证书就可以获得3个学分。学员在校考取的证书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所颁发的证书,每年考取证书时间为大三第一学期,通常为9月份,为解决日常体能训练和证书考取时间上存在的矛盾,将考试培训地点设在校内。

文章来源:《无损检测》 网址: http://www.wsjczzs.cn/qikandaodu/2021/0730/617.html



上一篇:在用游乐设施检测分析质量控制
下一篇: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无损检测投稿 | 无损检测编辑部| 无损检测版面费 | 无损检测论文发表 | 无损检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无损检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